|
編者按:
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舉例重點講述了何功偉烈士慷慨就義、為天地存正氣、為個人全人格的光輝事跡,以此激勵中青年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為理想不懈奮斗。
2023年,咸寧市史志研究中心聯合恩施、江蘇淮陰史志部門成功申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專項課題《青年楷模何功偉、劉惠馨》。目前該課題已順利結項,并形成《何功偉烈士傳》等最新權威研究成果。
咸寧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地方,我們要大力宣揚英雄文化,謳歌英雄人民,禮贊英雄城市,培育英勇向前、奮勇爭先的城市精神,以英雄文化統領文旅資源開發和文旅產業發展。
為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咸寧英雄文化,同時為咸寧市申請納入國家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宣傳造勢。咸寧市史志研究中心聯合咸寧日報社開辟專欄,連載《何功偉烈士傳》,通過報紙媒介,全面展現何功偉烈士的成長歷程、革命經歷,挖掘其堅定信仰以及偉大的犧牲精神的來源,在全社會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助力咸寧高質量發展。
何功偉,字超寰,又名何明理,化名何彬、何斌,筆名豐烈,湖北咸寧咸安區桂花鎮柏墩村中田畈人。1926年至1933年,先后就讀于咸寧縣高等小學、武昌閱馬場第四小學、湖北省立第二中學、省立武昌高級中學。1935年底,作為學運領袖在武漢組織“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避難上海,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底返回武漢主持湖北戰時鄉村促進會工作。1938年先后擔任中共武昌區委書記、鄂南特委書記,恢復重建兩地黨組織,組建抗日武裝。1939年奉命調往鄂西,先后擔任中共湘鄂西區黨委書記、鄂西特委書記。1941年1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同年11月17日被國民黨反動政府秘密殺害于恩施,時年26歲。
品學兼修憂國難
何功偉出生的家庭還算富裕。何功偉卻從不貪戀物質享受,非常瞧不起不勞而食的“寄生蟲”,常用“你真是個吃谷種的!”來批評人(當地對“寄生蟲”的通俗說法),在穿著上也從不講究,經常把家里寄給他添置衣服的錢,拿去買書,還把棉褲送給家境貧苦的同學,自己大冷天穿著夾褲回家。
1926年,何功偉就讀于咸寧縣高等小學。1927年就讀于武昌閱馬場第四小學,插班讀四年級。在武昌第四小學讀書時,何功偉品學兼優,成績拔尖,1929年6月16日,在孫總理(中山)蒙難紀念日上,何功偉曾作為班級代表在全校性的童子軍大會上發言。北伐戰爭之后,學校也曾進行一些舊民主主義革命教育,受此影響,何功偉十分崇拜孫中山先生。
1929年夏,何功偉小學畢業,考入武昌區的湖北省立第二中學。在初中期間,何功偉因病中途休學一年。剛入初中時,何功偉是主張科學救國的,認為中國之所以貧弱,是科學不發達的緣故。所以在初中時,他很用功,認為學好了知識,將來能做一個科學家,就有本領救國了。“九一八”后,受到當時潮流的影響,何功偉讀了不少進步書刊,才知道中國的貧弱,不僅僅是科學不發達,更主要是由于反動封建統治者的愚昧和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把中國搞成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中國的落后是由于政治制度的腐朽和反動所造成的,不推翻這些反動制度,就不能富強。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關東軍按照預定計劃,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第二天,日軍便占領沈陽。至1932年2月,在短短4個多月內,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淪為日本的占領地。國民黨政府對日本侵略東北的行動采取妥協退讓的方針。
1931年冬,何功偉得到一本《朝鮮亡國慘痛》,深受感觸,便組織讀書會同學到師生中募捐,用籌集到的錢印了上萬份,在校內廣泛傳閱。后來,何功偉又從一期刊上讀到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根據東方會議精神起草呈送天皇的“田中奏折”時,義憤填膺,怒不可遏。《田中奏折》內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為了讓全國人民認清日本滅亡中國的狼子野心,何功偉拿出自己微薄的伙食費翻印《田中奏折》,并站在武昌司門口分發、演講,他在演講過程中聲淚俱下,過路行人無不為之感動。
1933年,何功偉初中畢業,參加全省會考,名列榜首,和向仁生、羅源善、何文龍、王瑞珩、王東屏等一同考入省立武昌高級中學(簡稱省高)學習,被分在甲組理科;又結識了姚樹森、胡恪恭、陳光明、常兩儀、金道森、韓鉅先等新同學。在省高學習期間,何功偉除出色完成數、理、化、外語等課業外,還廣泛地閱讀哲學、文史、國際政治等方面的書籍和各種進步的報刊雜志;并推薦身邊同學閱讀《哲學講話》(艾思奇的《大眾哲學》)《社會主義史》《辯證唯物論讀本》《世界知識》《讀書生活》《中學生》《新生》《永生》《大眾生活》等進步刊物,經常和同學們開展對時局的分析和討論。還利用假期讀完了《史記》《前漢書》《后漢書》,用英文仿寫《少年維特之煩惱》體裁寫成短篇小說,贏得老師的贊揚和同學們的贊嘆。何功偉還經常用唯物主義觀點幫助同學們認識一系列重大原則問題,打開同學們的眼界。
例如:他對胡恪恭說,學生這兩個字是什么涵義呢?學生就是學會生活,學會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對全人類、對祖國有益的人;對讀書會的同學說,愛國需要讀書,但讀死書不等于愛國,救國更需要讀書,但閉門讀書不問天下事,死啃書本不能救國,現在蔣介石最歡迎我們埋頭讀書,莫談國事,日本帝國主義者最歡迎我們死啃書本,充耳不聞炮聲;他說,學無線電,鉆“相對論”,要考慮為誰所用,給共產主義者用,他會造福人類,給法西斯分子用,他會屠殺人類;他提醒同學們,不管你將來想當什么“家”,最好現在當個“救亡家”,現在救亡如救火,國都亡了,什么家都當不成;他對向仁生說,現在第一流的人物都在爬山(指紅軍長征爬雪山)。
從高一下學期開始,何功偉和班上感情好的同學相約住在一個或相鄰的寢室,以便切磋學識和討論時事,有王東屏、羅源善、王瑞珩、胡恪恭、韓鉅先、常兩儀等人,另外還有走讀生向仁生、姚樹森等人。
何功偉和姚樹森是在高二下學期時結識的。一天下午,何功偉和姚樹森一起在省高實驗館做物理實驗。姚是走讀生,書籍本子放在實驗臺上,何功偉偶然拿起姚的作業本翻看,從而發現了姚的思想傾向,立即和姚攀談起來。自此以后,何功偉便經常帶著班上一批受他影響的同學,如胡恪恭、羅元善、常兩儀、王東屏、陳光明、韓鉅先等,在晚飯后去姚樹森家(武昌龍神廟84號)暢談,直到學校上晚自習,還不盡興。談的內容,古今中外無所不包,主要還是國際國內時事政治問題,各抒己見。
這些同學漸漸形成了以何功偉為首的小集體,其中幾人是全校著名的學習尖子。何功偉功課一向有名,曾參加《英語周刊》全國性英語測驗,成績名列第一。
小集體成員,除走讀生外,都是同吃同住同上課。晚飯后,經常由何功偉率領去逛書店或游蛇山。“逛書店”就是由大家自由閱讀進步書刊的活動,地點多數是在武昌橫街頭中間一家小書店內。老板是二十幾歲的青年,他非常歡迎學生到他的書店看書。“游蛇山”就是在蛇山頂的僻靜處,何功偉講解時事、討論怎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問題——《哲學講話》中提出的問題。到了星期日,家住在漢口的,就各自到交通路口生活書店里去看書,經理是個姓欣的青年,與何功偉來往密切。
小集體內部在學習上也是相互幫助。陳光明的學習成績較差,何功偉擔任他的文科輔導兼時事指導,向仁生擔任他的理科輔導。
何功偉為了提高陳光明的英文作文能力,堅持要陳與他一樣,每周寫幾篇英文日記,寫好后互相修改。陳光明在寫第一篇日記時,一開頭就寫了自己的心里話:“由于何君的催促,我被迫不得不從今起開始寫我的英文日記……”這讓何功偉看后哭笑不得,后來,學生運動興起,他四處奔走,才不堅持督促陳光明寫英文日記。
何功偉還規定陳光明平時要看《哲學講話》《世界知識》《讀書生活》和《生活周刊》。《生活周刊》被停刊后,先后四次改名:《生活星期刊》《新生》《永生》《大眾生活》,何與陳一直堅持閱讀。后來,《知識》創刊。何功偉對陳光明說:《知識》周刊是兼有《世界知識》和《讀書生活》兩者之長的雜志,應該訂閱。陳光明便每期購讀,《知識》出了六期后,也被停刊了。
經過小集體的不斷學習、交流熏陶,大家的思想漸漸發生了變化,開始明白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養家活口,成名成家,而是要有遠大的理想,還要有為這個理想獻身的精神。他們對共產黨所領導革命的一切傳聞感興趣,對報道蘇聯各種情況的刊物,如《中蘇月報》等,也喜歡去閱讀。
與此同時,何功偉通過與同學日常交流,不斷擴展小集體。
有一次,同班同學黃文清正在伏案做理科作業。何功偉來到黃的桌旁,悄悄地對他說:“剛才知道,整個華北快落入日寇的魔掌了。這樣下去,整個中國就要滅亡了,亡了國,你學的自然科學給誰用呀?”稍停之后,又說:“喚起民眾,救亡圖存,才是我們青年的頭等任務,我們不能讀死書,讀書死呀!”
他的話,打動了黃文清的心。黃思索了許久回答道:“是呀!亡了國,自然科學學得再好,給誰用?的確,我們不能死讀書,讀書死了。”在何功偉的幫助和啟發下,黃文清也參加了以何功偉為中心的進步集體。
小集體在何功偉、向仁生、姚樹森的主持和帶動下,常在學生中做一些宣傳工作,主要是宣傳:一、反對埋頭讀書,不問國事;二、反對國民黨政府的投降外交政策;三、主張停止一切內戰,一致團結抗日。重點駁斥“日本不可戰勝論”,喚醒學生認清形勢,不要聽信“學生管讀書,政府管國事”的讕言,并傳誦那時流行的順口溜“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及“人生幾何學幾何,學了幾何又幾何,幾何學了幾何用,不學幾何又如何!”等等。
他們還帶頭唱進步歌曲,如《畢業歌》《大路歌》和《漁光曲》等。何功偉喜歡唱《紅豆詞》《悲秋》《湘累》等歌曲,其中《湘累》是郭沫若寫的,原意是吊唁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平時會唱的人很少,但何功偉最喜歡唱,而且唱得有感情。每遇他唱此歌時,其他同學總愛接腔,時間久了也會唱了。
此外,凡遇同學們相反觀點的議論,何功偉他們就挺身而出,與之辯論。由于不斷閱讀進步書刊,滿肚子的理論根據,加以理直氣壯,所以總是勝利,但做得最出色的,還是要算何功偉。
學校有一位萬米賽跑第一的運動健將,被軍事教官稱之為“將門之子”,是一個信奉蔣介石為領袖的人,在一部分同學中也有一些威信。何功偉數次與他交換意見,耐心指出他認識錯誤之處,最后健將不得不承認說:“我們應當擁護領袖,但我們的‘領袖’現在錯了。”
有一次,上英文課時,同學們要求老師評論時事。老師說:“甲午年間,中國根本無力和日本打仗,大家吵嚷地說,‘能打!能打!’結果打敗了,誤國不淺。現在前車可鑒,我們切莫亂作主張。同學們還是安心讀書為好!”
何功偉立刻起立發言,根據歷史事實,糾正了教師這一錯誤說法:“當時中國人民和將士,對日本侵略者的反抗是非常英勇的。如丁汝昌、鄧世昌、林永升、徐邦道等海陸官佐,率領士兵與敵人浴血拼搏,先后予敵人幾次重大殺傷;北洋艦隊曾一度予敵艦以重創,并非根本無力打仗。失敗的原因是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昏庸。北洋大臣李鴻章,企圖保存實力,以鞏固自己的祿位,在關鍵時刻,將艦隊轉移,躲避交鋒,予敵以可乘之機,平壤清軍主帥葉志超,大連駐軍統帥趙懷益、濟遠艦管帶方伯謙等貪生怕死,不戰而逃,誤國就誤在這些人身上,他們將永背罵名!”
何功偉又接著說:“現在形勢完全不同,民情激憤,將士用命,打起來就是全民抗戰。政府應下定決心,停止內戰,共御外侮。即使我們武器較差,但這不是決定戰爭勝敗的唯一因素。況且現在國際局勢也與甲午戰爭時不同。甲午時是列強企圖瓜分中國,互相支持侵略,現在日本一心想獨吞中國,美、蘇一再聲明反對,要求日本立即將占領軍撤出中國,抗戰一起,美、蘇必然會無條件支援我們,只要政府堅持下去,最后勝利一定是屬于我們的!”
稍作停頓,他又沉痛地說:“我們來到學校,本是為了讀書,可是眼看日寇步步進逼,國土日蹙,這個書我們怎么讀得下去?東北學生不是流亡到關內來了么!他們不是真正遭受國破家亡之苦么!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前車之鑒’!難道現在還要我們終日埋首書案、一切不聞不問,聽憑別人來擺布嗎?”
一席慷慨陳詞,動人肺腑,將老師的“訓詞”駁得無言以對。
其實,這位老師是何功偉班的專任英語教師,教學有方,素負盛名,何功偉與姚樹森,一向被他視為得意門生。此次課堂被駁,表面上似乎有損他的尊嚴,但在下課時,他望著何功偉頻頻點頭,滿面笑容,意思是說:“你講得對!你講出了我真正要講而又不便講的話,你真不愧是我的得意門生啊!”
通過長期的共同學習交流,這群年輕人在投入“一二九”愛國運動之前,完成了思想上的醞釀。風暴一來,何功偉和他周圍的同學,對于省高成為武漢學運堡壘,進而對整個武漢“一二九”運動,都起到重大作用。 (未完待續)
編輯:但堂丹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樂昌興、伍偉報道:11月25日,經傳統保護村落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劉建平、通訊員皮江星、付婧燁報道:12日,中國新農村生活體驗示范工程正式落戶通城。 據了解,中...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題:這份“進博答卷”,兌現力重千鈞的中國承諾辛識平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而至。一年來,哈薩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題:世界500強眼中的進博會:不容錯失的“中國機遇”新華社記者潘清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科技生活展區里,世界500強、家具及...
題:全球抗疫彰顯中國之“義”辛識平疫情如火,命運與共。不會忘記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訪華,不會忘記中日韓“風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為最早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最早迎戰疫情的國家,中國全民動員...
——攜手全球抗疫彰顯中國擔當②人民日報評論員“在共同的敵人面前,沖鋒陷陣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義文學家,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細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見圖,資料圖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