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 ,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截至目前,全市共資助貧困學生10.55萬余人次,發放資助資金約0.76億元。
十三五期間,我市加大國民教育工作力度,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升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市教育局精準施策,突出控輟保學、改善條件、精準資助等重點工作,實施教育扶貧工作,做到全市家庭經濟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實現不讓每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
控輟保學,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在崇陽縣青山水庫上游的孤島上,屹立著一個陸路需翻山越嶺、水路仰仗船運的尺沖教學點。
學生們上學有的要翻過幾個山頭,有的要劃船走幾里水路,時間長了,難免有孩子想放棄,島上唯一的教師王值軍不厭其煩地上門勸返。王值軍劃船接送學生,將路遠的學生安排到學校住宿,墾荒種菜、釣魚曬魚干,給學生改善伙食。他堅守庫區26載,從教學點送出無數學生,數十人相繼考上了武漢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南昌大學、哈爾濱大學等知名學校。
赤壁市鳳凰山中學學生蔣耀亮去年順利考入車埠高中。他的父母均是盲人,家在窮鄉僻壤,身無勞動能力。昏天黑地的日子不能在下一代繼續。赤壁市教育局將他安排進鳳凰山中學就讀,學費生活費全免,生活物資一應提供,還通過家訪引導他融入象棋“朋友圈”。
教育之光從不曾被層層山巒所遮擋。咸寧市教育局精準實施控輟保學,加強失學輟學情況監測,會同衛健、民政、殘聯等部門,成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分類安置適齡殘疾兒童入學;開展控輟保學大排查,做好貧困家庭子女、低保家庭子女等重點群體、特殊學生摸底排查,建檔立卡,有針對性地防止學生輟學。
此外,咸寧市教育局還大力改善辦學條件。近年來,全市共有238所學校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
“薄弱學校變個樣,群眾才能轉思想。”咸安區雙泉小學曾因校舍破舊、教師流動性大等原因,新生入學人數逐漸下降。2020年,該校加掛市教科院附屬小學牌子并由城區名校托管,“校園漂亮了,老師也能留住了”,校長陳海如說,今年學校新增學生人數首次破百。
一代又一代筑夢人劃動教育的“船槳”,“一個都不能少”地為少年們的求學之路保駕護航。
精準資助,不使一個學生失學
鄂高畢業生劉洋的父親曾給校長袁慎彬寫過一封感謝信,感謝學校所有師生出手幫助,他坐輪椅的女兒才能在校園里如正常孩子一樣學習和生活。
2018年,劉洋考入該校并隨機分配到二樓的高一(15)班。學校將15班教室調到一樓,并在3天內新建了校內無障礙通道和無障礙衛生間;師生組成志愿者服務隊,幫助其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年級組將劉洋納入“陽光班”,多渠道申請資助。
在鄂南高中,和劉洋一樣受到“特殊照顧”的孩子還有很多。2011至2020年,學校通過各類資助渠道累計資助學生逾萬人次,總金額超過1300萬元。去年高考前,學校以高三學生為重點對象,篩選出98名困難學生,“偷偷”為其充飯卡。
關愛貧困學子的學校也遠不止鄂高一所。2018年,赤壁市教育局自籌資金依托鳳凰山中學創辦“愛心學?!?。凡是符合父母雙亡、父母一方死亡且另一方無撫養能力、父母雙方殘疾且喪失勞動能力三種情形之一的4至9年級的學生,統一安排在該校就讀。學生全寄宿,學費、課本費、保險費、在校生活費全免,每生每天一份免費學生奶,周一至周五按最高標準就餐,周末不僅安排加餐,還組織學生上書法、象棋、計算機、足球等興趣課。
2015年以來,市教育局與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聯動共享信息,借助省教育廳大數據平臺開展學生資助對象信息比對,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實現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國家首次將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學生等四類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納入生活補助范疇。2021年春季學期,全市資助貧困學生10.55萬人次,發放資助資金7600萬元。
聯校網教,不落一門薄弱學科
咸寧多半地區位于幕阜山脈的連片貧困區,中小學點多面廣。為保證農村小規模學校開齊課、開足課、開好課,咸寧依托互聯網,各縣(市、區)根據實際探索實施,以集中、同步、分散、專遞四種模式開展“聯校網教”,讓城里的優秀老師為偏僻的山村學校學生上課。
就讀張公小學的董子暢對自己第一次上同步課堂時的情形記憶猶新。那是一節美術課,老師從一個謎語引入蜻蜓的主題,接著通過圖片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蜻蜓的身體結構,去發現蜻蜓的美,然后開始教蜻蜓的畫法。這節課后,他喜歡上了畫畫。
咸安區100人以下的村小、教學點共有33個,在校學生1309人且基本是留守兒童或家庭貧困學生,音樂、美術、英語課教師短缺。為破解這一難題,2014年,咸安區搶抓該區被認定為省級教育信息化改革試點單位這一機遇,推進“互聯網+教育”,創新組建實體建制不變、基于網絡架構的虛擬數字學校。
“孩子們通過空中課堂,開闊了眼界,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于教育來說意義深遠?!贝竽秽l蔡橋教學點老師陳德安年紀半百,此前從沒接觸過電腦?!鞍喟嗤ā睂嵤┖?,他在學校其他青年教師的帶領下,開始“惡補”網絡知識?,F在,陳老師已經可以熟練地在網上檢索資源,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教育信息化讓“黑板”“白板”變成了一塊板,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為保障“聯校網教”項目長效運行,崇陽縣成立了聯校網教協同中心,劃撥20個專門編制招聘心理健康、音樂、美術、英語等學科優秀年輕教師,以崇陽縣實驗小學為基地,負責對全縣47個偏遠教學點實施聯校網教,專遞課堂教學,幫助開齊開足薄弱學科課程。
送教千里外,山鄉有回響?!敖逃鲐殹蹦茏屫毨У貐^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2021年,我市鎖定建檔立卡貧困學生5.78萬人,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
時代的車輪轟隆向前,那些向往美好的心聲有如滾滾春潮,教育扶貧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擁有了嶄新的曙光。(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亞平 實習生 費霖好 通訊員 余茹)
編輯:胡慧娟
上一篇:
科教頻道
下一篇:
59歲的鄭建,是咸寧高中一名數學老師,近40年教齡,一直工作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一線,先后獲得省數學骨干教師、咸寧市常規教學...
小學數學教材編制是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因此知識大多來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知識生活化,讓學...
咸寧網訊?記者朱亞平、通訊員汪延煜報道:“老師問一下,你在學校里面有沒有人欺負你?”5日,在大畈中心學校,校長徐良富正...
市第二小學高級語文教師馬海明,從師范學校畢業站上神圣的小學講臺,他一直堅持用粉筆書寫青春,用紅筆丈量前行的道路。不僅...
2日,鄭慧芬接受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說,語文學習要靠積累,作文教學中要給學生插上想象翅膀,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23日,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接受記者訪談,深度分析中考歷史、地理、生物試卷,用“創新情境,對接高考”“內容科學,難易合...
班級小組建設,激發了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
吳瑩,一個崇陽女孩, 2018年9月考入市特殊教育學校,擔任培智一班班主任和學校少先隊輔導員。吳瑩先后獲得“咸寧市特殊教育...
此次企業精英進課堂,是該校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踐的一個方面,不僅讓學生接觸到了優秀的設計師,解答了學生在學習中的...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陳蕾報道:5月14日,在咸寧高級中學學術報告廳,該校競賽部舉辦了第一屆英語節·畢業季專場,為...